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加固方法
2020-08-03 02:30:17
湿陷性黄土是一种特别的土质,俗称大孔土,其颗粒组成中粘粒的含量为8%~26%,归于砂壤土,但其性质与砂壤土又不同,首要体现在天然状态下具有肉眼可见的大孔隙,并常有因为生物效果所构成的管状孔隙,天然剖面呈竖直节理、颗粒粗,土质单调;颜色单调时呈淡黄色,稍湿时呈黄色,湿润时呈褐黄色。
湿陷性黄土在单调状态下,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小的紧缩性,受水浸湿后,土的结构敏捷损坏发生显着的附加下沉,发生严峻湿陷,给路基及路基上构筑物带来很大的危害。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加固方法:
强夯法处理地基是靠健旺的冲击能使地基土中出现冲击波和很大的动应力,以前进土的强度,下降其紧缩性,改进土的振荡液化条件,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等,并能前进土层的均匀程度。在强夯施工过程中,土体中因含有可紧缩的微气泡在强夯发生的紧缩波、剪切波和瑞利波的效果下而当即下沉。土中发生液化后,使土的结构损坏,裂土的强度下降到最小值。随后在夯击点周围出现径向裂隙,成为加快孔隙水压力的首要通道。因粘性土具有触变的特性,跟着孔隙水压力的逐步消失,使下降的强度得到恢复和增强。强夯法处理地基速度快,效果好,出资省的利益,在黄土区域尤为适用。